南部據點:從挫敗到轉變,課程中的堅持與感動
在南部據點,開課至今即將進入第五次課程。長輩說:「兩小時的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!」——話總說不完,創作更是停不下來。雖然他們的動作與思考較為緩慢,但那份想要做好創作的堅持,絲毫不打折扣。

照片一 #屏東縣全齡健康促進與教育推廣協會 (在上過幾次課後,長輩們覺得兩個小時的課程總是不夠,因為要分享的生命經驗總是說不完。)
儘管剛開始時,許多長輩都忍不住抱怨課程太難,甚至感到挫敗。然而隨著課程進行到中段,他們逐漸放下抗拒、接受挑戰,慢慢學著整合自己的生命經驗,並勇敢分享自己的故事。那份認真與堅持,讓人深深感動。
一位長輩在課程結束後笑著說:「還是這種課程比較有意義。」這句話,就是我們努力投入服務的最大回報。

照片二 #屏東縣全齡健康促進與教育推廣協會 (在上課時,長輩們想要做好創作的那份堅持與認真的心,絲毫不打折扣。)
東部據點:語言橋樑與色彩創作的深層探索
在東部據點,長輩們在課程中的45分鐘裡,專注地探索自己的性格色彩。為了讓大家真正理解每一段文字的意涵,帶領者細心地使用國語,還穿插閩南語與卑南族語來解說,努力搭起語言間的橋梁,讓每位長輩都能真正理解並找出屬於自己的性格色彩。
進入創作階段時,長輩們從自己的代表色開始著手塗抹。一開始,每個人都顯得有些膽怯,小心翼翼地下筆;但隨著顏色一圈圈地擴展,彷彿一層層卸下心防,也一點點看見了內心深處的自己。有人邊畫邊笑著說:「好新鮮、有趣、又療癒啊!」

照片三 #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—賓朗部落文化健康站 (創作時,一開始長輩們都顯得有些膽怯,但隨著顏色一圈圈地擴展,彷彿一層層卸下心防,有人邊畫邊笑著說:「好新鮮、有趣、又療癒啊!」)
最令人感動的是,當他們將自己性格代表的圖案與色彩結合時,竟都驚訝於自己原來對自己的認知如此清晰而真誠。當長輩們分享成果時,很快地就能彼此產生共鳴,甚至不需要解說,就能猜出:「啊,這就是他!」,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溫暖。

照片四 #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—賓朗部落文化健康站 (長輩的作品)
中部與西部據點:互動與藝術的交流
在斗南據點,課程獲得單位人員的高度肯定。老師透過介紹不同顏色所代表的性格特質,幫助長輩更了解自我。這種以互動式討論與分享的教學方式,不僅活絡了課堂氣氛,也激發了長輩表達自己的意願與能力。即使有些長輩一開始較為內向或沒有具體想法,但在同儕分享與老師引導下,也逐漸的找到了自己,這正是據點負責人所期望達到的效果。整體上,課程增進了老師與長輩之間的默契,也促進彼此更深層的理解與連結。

照片五 #斗六慈濟醫院斗南東仁里醫事C (課程中以互動式討論與分享的教學方式,即使有些長輩一開始較為內向或沒有具體想法,但在同儕分享與老師引導下,也逐漸的找到了自己,這正是據點負責人所期望達到的效果。)
而在西螺據點,單位人員回饋:「覺得課程透過更具體的藝術創作來達成探索內在的目的。」長輩們用手指沾著粉彩,在紙上輕抹重按,藉由色彩的摩擦與變化,釋放情緒、放鬆心情。這群年齡從70歲到90歲的長輩,來自士農工商各行各業,有著豐富且多元的人生經驗。每天與長輩相處的單位人員表示,透過這些畫作,就能從中感受到他們的生命歷程與多彩個性,深感震撼。

照片六 #斗六慈濟醫院西螺大園里醫事C (在創作時,長輩們用手指沾著粉彩,在紙上輕抹重按,藉由色彩的摩擦與變化,釋放情緒、放鬆心情。)
這些課程,不僅讓長輩們更深刻地了解自己,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生命中的堅韌與美好。無論是言語、色彩還是藝術創作,這些都成為了長輩與我們之間最珍貴的連結。